中国10年国债期货跌幅扩大 债市情绪低迷
债市早盘大跌,中国债期中国10年国债期货创两个月来低点。年国
周一早间,货跌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1803跌幅一度扩大至0.46%,幅扩其他品种合约也普遍下跌。大债
截止午盘全线大幅收跌,市情10年期债主力合约T1803收跌0.42%,绪低5年期债主力合约TF1803跌0.25%。中国债期

此外,年国今日中国财政部三个月期(91天)国库现金定存中标利率为4.70%,货跌上次98天期为4.60%。幅扩
中金固收陈健恒、大债唐薇指出,市情今日3个月国库现金存款利率超市场预期,绪低反映了银行体系负债端压力较大,中国债期尤其是缺存款的现状。
一方面是贷款年初集中投放,对负债需求较大;
另外各种监管政策,尤其是银监会流动性新规的流动性匹配率考核推动银行回到传统存贷款业务,存款在充监管指标方面的价值也相应提升。
他们还认为,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以及即将启用的“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CRA)”来看,中性货币政策旨在熨平货币市场的波动。短期内需要关注监管政策密集落地的影响,提防监管共振。
银监会再出4号文 债市情绪低迷
1月13日,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4号文)。随着金融监管持续进行,债市情绪低迷。
华创债券屈庆团队指出,4号文是在去年“三三四十”专项治理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推进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工作。4号文新老划断的标准比想象的更严格,风暴模式即时开启。
屈庆团队认为,与2017年“三三四十”摸底式、询问式的监管要求不同,4号文对乱象的整治工作是有备而来,不设过渡期,整治随即开始,债市将持续承压。
中信建投分析师黄文涛认为,4号文出台对债市的影响主要在两方面:
情绪面来看,严监管趋势下债市交投情绪难以恢复,对债市悲观情绪可能刺激收益率向上继续突破;
从机构行为来看,随着整改的进行,债市可能仍然面临一系负面冲击。
从今后的趋势来看,中信建投分析师黄文涛认为,债市最大风险仍未过去,资管新规或是债市最大的风险点。
原标题:中国10年国债期货创两个月来低点 债市最大风险仍未过去 责任编辑:朱惠娥(责任编辑:热点)
-
汇通财经APP讯——过去几周,油价一直在走强。这一趋势并不特别明显,布油价格仍困在80多美元/桶的低位,WTI油价徘徊在80美元/桶左右。不过,摩根士丹利的全球石油策略师Martijn Rats预计, ...[详细]
-
今年冬季以来,全县天气干旱少雨,极易引发森林火灾。为进一步抓好今冬明春森林防火工作,汉阴县林业局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与各镇、县森防指成员单位密切协作, ...[详细]
-
TrendForce:25Q2 DRAM价格跌幅收窄 消费需求走弱
2025年第一季度,下游品牌厂受到国际形势变化选择提前出货进行对应,推动了供应链中DRAM的库存去化,预计HBM均价有所提升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调查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下游品牌厂 ...[详细]
-
8月以来,国网漳县供电公司组建“夜市保电专班”,对城区4个相对集中夜市开展专项治理,累计消除私拉乱接等隐患28处,发放安全手册500余份,点亮城市夜经济。针对夜市摊点&ldqu ...[详细]
-
11月1日米兰消息:拉涅利和米利托在发布会上祝福卡萨诺后,马西莫·莫拉蒂主席也给卡萨诺打了电话。帕齐尼和国际米兰副总经理菲卢基将去医院看望AC米兰前锋,维维亚诺已经去看望过卡萨诺,萨内蒂也发了一条短信 ...[详细]
-
IT面板产能增长,大尺寸化成长空间在哪里?显示器中大尺寸未来前景分析,经验交流
大尺寸面板产能过剩,IT产能分配持续增加2019年虽然大部分国家市场需求低迷,但高世代线面板产能仍在持续增加,而TV越来越难扛起面板厂在产能及盈利上双重的重担,因此面板厂纷纷考虑降低稼动率及加大转产I ...[详细]
-
基本信息*新闻详情*设置SEO返回多方位图原图上传剪辑上传视频上传删除图片添加图片到内容保存排序设置多方位图设置细节图设置其它图删除图片设置多方位图多方位图中文详情上户日期是2022年8月12日,保险 ...[详细]
-
史上最薄iPhone将至 关于iPhone 17 Air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下个月,全新一代的iPhone 17系列将与大家正式见面,相比于前代,这次苹果再次调整了产品线,“复活”了三代的大屏Plus版本再次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将是主打轻 ...[详细]
-
汇通财经APP讯——过去几周,油价一直在走强。这一趋势并不特别明显,布油价格仍困在80多美元/桶的低位,WTI油价徘徊在80美元/桶左右。不过,摩根士丹利的全球石油策略师Martijn Rats预计, ...[详细]
-
一直以来,楼市和木地板行业是拴在一条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然而,今年以来,全面楼市在现火爆场面,木地板行业却并未因此而出现回暖迹象。即使一些销量增长的企业,也并不认为是受到了火热楼市的带动。 ...[详细]